问答题
材料一:
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,公社战士鲍狄埃写下《L’internationale》的诗篇,第一段为“起来,饥寒交迫的奴隶,起来,全世界受苦的人!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,要为真理而斗争!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,奴隶们起来起来!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,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!这是最后的斗争,团结起来,到明天,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!”1888年,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,命名为《国际歌》。130多年来,《国际歌》被译成多种文字,被誉为歌曲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广为传唱,经久不衰。
——摘编自颜广明等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》等
材料二:
20世纪20年代,《国际歌》传入我国。最初是“诗”的形式,后来才发展成为“歌”。1923年瞿秋白翻译的《国际歌》发表在广州出版的《新青年》季刊第1期上,他还为其配上了简谱。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,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教唱下,首次合唱《国际歌》,大会在庄严的歌声中闭幕。从此,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《国际歌》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。
——摘编自陶乐《<国际歌>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》等
结合材料一中《国际歌》的歌词和所学知识,指出《国际歌》与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相通之处。
相通之处:站在无产阶级立场/阶级斗争;主张采取暴力斗争;强调无产阶级的联合/宣扬国际主义精神;推翻资产阶级统治/追求无产......
(↓↓↓ 点击下方‘点击查看答案’看完整答案 ↓↓↓)
相关考题
-
单项选择题
20世纪50年代,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对外粮食援助项目以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。到60年代以后,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,而且对越南共和国、韩国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地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。这些变化表明美国()。
A.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
B.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
C.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
D.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 -
单项选择题
从1931年开始,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“外宾商店”向苏联公民开放,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,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,其中一则广告语为“俄国的凛冬已至,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、鞋子、衬衣……”。苏联此举旨在()。
A.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
B.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
C.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
D.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-
单项选择题
如表是1790—1909年在英国制造并首次注册的船舶吨位统计表(单位:千吨),如表数据主要表明这一时期英国()。
A.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
B.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
C.航运业近代化趋势出现反复
D.风帆动力航运持续走向衰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