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项选择题
建(构)筑物的沉降缝宜设置在以下()部位。
A.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
B.分期建造的交界处
C.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
D.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
点击查看答案&解析
相关考题
-
多项选择题
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且荷载较小的建筑物,当符合下列()条件时,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。
A.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,且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
B.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土层厚度小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,洞隙或岩溶漏斗被沉积物填满,其承载力特征值超过100kPa,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时
C.基础底面存在面积小于基础底面积25%的垂直洞隙,但基底岩石面积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时
D.岩溶水排泄不畅,有可能造成场地暂时淹没的地段 -
多项选择题
地基基础的设计工作年限应符合()规定。
A.上部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工作年限
B.基坑工程设计应规定工作年限,且设计工作年限不应小于1年
C.边坡工程的设计工作年限,不应小于被保护建(构)筑物、道路、桥梁、市政管线等市政设施的设计工作年限
D.边坡工程设计应规定工作年限,且设计工作年限不应小于50年 -
多项选择题
施工降水控制地面沉降时,应重点注意()。
A.当施工降水形成水头差时,应考虑地下水对基坑侧壁和坑底土体稳定性的影响,对坑底以下的承压水应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
B.降低地下水位时,应考虑是否会对邻近建(构)筑物和市政设施造成不利影响,必要时,采取回灌措施
C.降低地下水位时,应采取防止细粒土颗粒流失的措施
D.降低地下水位时,应考虑基坑(槽)底部土体中毛细作用对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。应保持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一定距离,砂土应大于0.5m,黏性土和粉土应大于1.0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