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
简答题
病例摘要:钱某,男,36岁,建筑工人。平时嗜酒,因工作的原因汗出多而少饮水。半天前突然左侧少腹拘急,左腰腹绞痛难忍,小便艰涩,尿中带血,排尿时突然中断,尿道窘迫疼痛。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答题要求:1.根据上述病例摘要,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。2.中医病证鉴别:请与癃闭相鉴别。
【参考答案】
主诉:突发尿痛、小便不利半天。
中医辨病辨证依据(含病因病机分析):
患者以尿痛、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......
(↓↓↓ 点击下方‘点击查看答案’看完整答案 ↓↓↓)
点击查看答案
相关考题
-
问答题
病例摘要:王某,男,57岁,教师。1995年4月28日初诊。患者近5年来下痢脓血,每日大便2~3次,从1995年1月起大便1日4~5次逐渐增加到7~8次。乙状结肠镜检查:结肠黏膜血管扩张症,慢性结肠炎。病理报告:横结肠黏膜毛细血管扩张症,降结肠、乙状结肠黏膜组织示:慢性炎症。大便培养多次均无细菌生长,曾口服各种抗生素和中药,并用抗生素、中药灌肠治疗均无显效。现症见:大便1日4~5次,多则7~8次,泻下物为赤白夹杂或脓血稠黏如胨,虚坐努责,便下深红血液,脐下灼痛,心烦,寐少,口咽干燥。舌质红绛少津,苔花剥,脉细数,大便常规检查:脓球(+)、红细胞(+++)、白细胞(+)。答题要求:1.根据上述病例摘要,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。2.中医病证鉴别:请与泄泻相鉴别。
主诉:脓血便5年,加重3个月.
中医辨病辨证依据(含病因病机分析):
患者以腹泻、脓血便为主症,故诊为痢疾.由于痢久迁延,湿热未尽而阴液伤耗,故湿热与阴伤并见.湿热阻滞肠腑,气血壅滞,脂膜血络受损,则脐腹灼痛,里急后重,痢下赤白黏胨;阴液耗伤,故痢下量少,虚坐努责,热迫血溢,阴络受伤,便下纯血甚多;阴虚火旺,则心烦、寐少;津液亏耗则口干;舌质红绛少津,苔花剥,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.辨证为阴虚痢.
中医病证鉴别(中医执业考生作答):
痢疾与泄泻的鉴别: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,均为排便次数增多,皆由外感时邪、内伤饮食而发病.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,腹痛、肠鸣并见,泻后痛减.痢疾则便脓血,腹痛、里急后重并见,便后不减,以资鉴别.见诸临床,泻痢两者,可以相互转化.有先泻后转痢者,病情加重;亦有先痢而后转泻者,病情减轻,临证时须仔细辨别.
诊断:
中医疾病诊断:痢疾中医证候诊断:阴虚痢
中医治法:养阴和营,清肠化湿
方剂: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
药物组成、剂量及煎服法: -
问答题
病例摘要:韩某,34岁,农民,2000年7月26日就诊。患者前天晚间在县城大排档用餐后,于昨日黎明起出现腹痛、排便成黏液稀水样,便后腹痛未减,至早饭前大便4次,伴里急后重,便中有脓血黏液,遂就诊于某医院急诊,便常规示:脓细胞(+++)、红细胞(+++)、白细胞(++)、黏液(++),并见巨噬细胞。体温38.7℃,伴恶心、恶寒。西医诊断为急性菌痢,予呋喃唑酮、黄连素口服,庆大霉素肌注以及输液等综合治疗1天后,症状未见好转,脓血便1日达15次以上,腥臭,肛门灼热,小便短赤,体温升至39.1℃。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答题要求:1.根据上述病例摘要,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。2.中医病证鉴别:请与泄泻相鉴别。 -
问答题
病例摘要:戴某,男,34岁,公务员。患者7天前外地出差返家途中即感发热,周身乏力,食欲不振,恶心,腹胀,继而右胁肋部胀痛,身目发黄,时有呕吐。刻下症见:身目俱黄,黄色鲜明,小便黄赤,发热,T38.2℃,乏力纳呆,口干口渴,口苦恶心,时有呕吐,大便秘结,2日一行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实验室检查:总胆红素升高、间接胆红素升高、谷丙转氨酶升高。答题要求:1.根据上述病例摘要,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。2.中医病证鉴别:请与阴黄相鉴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