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考题
-
多项选择题
下列关于详细勘察深度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()
A.地基变形计算深度,对中、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5%时的深度;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
B.对基岩破碎带或发育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嵌岩桩,勘探深度应进入预计桩端以下稳定地层不小于6倍设计桩径,有球状风化体(孤石)分布时,勘探深度应大于预计桩端以下不小于3倍设计桩径
C.独立地下建(构)筑物或高层建筑的裙房,当需设置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时,勘探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
D.需做变形计算的地基,控制性勘探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1m~3m;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,控制性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,并穿越软弱地层进入稳定地层不少于3m -
多项选择题
建/构筑工程详细勘察点布置采用桩基础时,关于桩勘探点间距布置正确的是()
A.端承桩勘探点间距10m,摩擦桩25m,抗拔桩25m
B.端承桩勘探点间距15m,摩擦桩25m,抗拔桩30m
C.端承桩勘探点间距20m,摩擦桩28m,抗拔桩32m
D.端承桩勘探点间距23m,摩擦桩35m,抗拔桩35m -
多项选择题
建/构筑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()规定。
A.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要求,且不应少于4个,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,当基础宽度大于30m 时,应在中心点或电梯井、核心筒体部分布设勘探点
B.在花岗岩孤石发育区和岩溶发育地区,勘探点间距宜小于10m或每柱不少于一个勘探点
C.同一建筑物范围内主要持力层或其下卧层地层界面坡度大于10%,且可能影响到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选择时,应加密勘探点间距查明地层界面起伏情况
D.控制性勘探点应根据建筑物平面分布均匀布置,其数量不小于勘探点总数的1/3,高层建筑控制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/2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