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
论述题
小林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,可每次提问都被老师给否定了。记得有一次,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古诗《春晓》时,小林觉得有异议,就问老师:“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,连天亮都不晓得,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?”这位老师不屑地说:“这有什么奇怪的?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?”当时小林还要再问,老师挥挥手让小林坐下,环视一下全班同学,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:“大家说说看,是他对还是老师对?”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:“老师对!”当时小林感到很尴尬,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。所以,到了中学以后,小林就很少提问,不像以前那样“炸刺”了。问题: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。
【参考答案】
(1)该案例中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。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(2008年修订)》中“关爱学生&......
(↓↓↓ 点击下方‘点击查看答案’看完整答案 ↓↓↓)
点击查看答案
相关考题
-
单项选择题
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应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。下列不属于教师应有的态度的是()。
A.谦虚和蔼
B.颐指气使
C.尊重理解
D.一视同仁 -
单项选择题
张老师从教30年,一直关爱学生、严谨从教、待人和善、人际关系良好,但有时却穿着奇装异服来到学校,不太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。对张老师的职业修养最恰当的评价是()。
A.值得肯定,师德修养重在内在品质,与仪表修饰无关
B.有待改善,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与仪表修饰的结合
C.无可非议,穿着打扮是个人的自由与个性的表现
D.无关紧要,能够热爱学生、教书育人才最重要 -
单项选择题
李老师一个学期对父亲是副乡长的小壮家访了8次,却从未对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小龙家访过。李老师的做法()。
A.符合主动联系家长的要求
B.有违平等待生的要求
C.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
D.有违严慈相济的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