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项选择题
案例分析题2004年5月,某市晚报的广告版面上刊发了一则“人体电子增高”治疗仪的广告,该广告称:“该产品对矮个青少年增高有明显效果,经临床试验证明,半年内可增高3至7厘米,无任何副作用。产品已通过中国科学院、有关单位医师、高级工程师及专家鉴定,符合科学及医学原理,适合16岁至25岁的男女青年使用,是青春期矮小青少年的最佳健美增高器。该产品为某市医疗器械厂生产,欲购者可直接与该厂联系,价格为每个420元,款到寄货。”该市一些青少年从晚报上看到该广告后,便按广告上提供的地址寄款邮购。但款寄去后,杳无音讯,于是,纷纷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。经查证,某市医疗器械厂并未办理工商登记,且已人去楼空,而联系发布该广告的人也已去向不明,所留下的有关证明文件均系伪造。
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某市晚报社应作出何种处罚?()
A.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给予没收广告费用、罚款的行政处罚。但无权给予停止其广告业务的处罚
B.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给予没收广告费用、罚款的行政处罚,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
C.只能移送公安机关处理
点击查看答案&解析
相关考题
-
单项选择题
消费者是否该向某市晚报社求偿?()
A、消费者应向某市晚报社求偿。但市晚报社只能承担部分民事责任,向受损害的消费者赔偿部分损失
B、消费者可以向某市晚报社求偿。且市晚报社就应对自己的疏于审查的失职行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,向受损害的消费者赔偿损失
C、消费者只能向某市医疗器械厂的实际股东求偿 -
单项选择题
依据《广告法》,对虚假广告责任者罚款的额度是多少?()
A.广告发布费的1-5倍
B.广告费用的1至5倍
C.广告费用的5倍以下 -
单项选择题
本案中《A晚报》社的违法性质是什么?()
A.虚假广告的责任者
B.未尽广告标记义务
C.合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