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
新闻写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?
(1)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。这是小说常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。不过,小说写人物,将把人物的性格夸张到远离常态的地步,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毕竟有违真实原则。新闻写人,可注意捕捉人物不同于别人的性格特异点,但不能夸张失实。在写人物的新闻作品中,数学家陈景润的“痴”和“迂”,就给读者以深刻印象。还有老坚决潘从正的木讷和倔强,“爆炸大王”陈火金的痴迷和书生气,都是成功的范例。
(2)在矛盾冲突中写人。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才能够充分地显现出来。写文章也一样,把人物逼进风口浪尖中去,才能冲刷出人物的深层本色。在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》中,要是没有极“左”路线和科学研究的激烈冲突,吴吉昌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样鲜明。更典型的是烈士张志新的形象,在正义与邪恶的搏斗中,张志新由一个普通的党员升华为一个光辉的英雄。
(3)借他人之口刻画人。《领导干部的楷模——孔繁森》一文,多次借藏族同胞之口对孔繁森的形象进行渲染衬托,特别是孔繁森因公殉职之后,人们那些和着泪水表达的悼念,对刻画孔繁森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。
(4)借景写人。利用景物写人,是我国的传统写作手法之一。人的品格和物的形态,有着丰富的异质同构联系。比喻、象征等手法,就是建立在这种异质同构基础之上的。人物写作也不妨使用这些方法,使人物形象更鲜明、可感。
(5)通过事实塑造人物。切忌以想象代替采访,想当然地为人物“创作”所谓的先进事迹。
相关考题
-
多项选择题
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()。
A.观察
B.测验
C.问卷
D.查阅资料 -
单项选择题
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,以下关于这一战略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()。
A.建设文化强国,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,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
B.建设文化强国,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,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
C.建设文化强国,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,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
D.建设文化强国,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-
单项选择题
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: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、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()。
A.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
B.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
C.公共机构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
D.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