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
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,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,导致现场两名装卸工(临时工)一死一伤。事故发生前,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
兆帕,操作温度为20℃,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。
经现场勘察,共3只气瓶爆炸,其中一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,检验期为1989~1994年,公称压力15.0兆帕,容积为40.4升,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。碎片内壁呈黑色,断口呈“人”字纹,无明显的塑性变形,全部为脆性断裂,其角阀为氩气阀。
爆炸的另两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,呈撕裂状,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,被打击处向内凹陷,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。另外三只被击穿的气瓶,均留有不规则孔洞,其中一只在气瓶上方,直径各约5厘米,另外两只在气瓶下方,直径约8厘米和30厘米,破口向内凹陷,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。
面积为70平方米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,山墙严重变形,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厘米的洞,附近两处厂房玻璃被震碎。
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,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。
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,其中一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,内表面呈黑色,角阀为氢气瓶阀,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。被捡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,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,断口呈“人”字纹,均为脆性断裂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。充装氧气(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.1%~74.1%)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,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,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。
另外两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,无黑色油脂,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,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,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,说明这两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,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承受力,失稳破裂,属物理爆炸。
【参考答案】
1.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:
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(错充氧气)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,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......
(↓↓↓ 点击下方‘点击查看答案’看完整答案 ↓↓↓)
点击查看答案
相关考题
-
单项选择题
根据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,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、储存装置每( )进行一次安全评价。
A.半年
B.一年
C.两年
D.三年
E.四年 -
问答题
某煤矿为独眼井,多头生产。某日,该矿地面11千瓦局扇停风,约2小时后机电人员买来一台5.5千瓦的局扇并安装好,恢复了通风。16名工人下井后,测量瓦斯浓度为 5.5%。矿工小王上井找矿长,说:“井下瓦斯太高,是不是等一等再下井”矿长说:“你们先凑合着干一班,我马上派人再去买风机。”小王说:“这事人命关天,怎么能凑合呢我可不敢下去。”矿长说:“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,听我的,先下去干活,要不就扣你这个月的奖金。”小王只好下井工作。5小时后,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,包括小王在内的 16名矿工全部遇难,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。 -
问答题
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、喷漆车间、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。机械加工车间有:加工机械7台(套),额定起重量2.5t的升降机1台,额定起重量1.5t、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,叉车2台。喷漆车间有:调漆室、喷漆室、油漆临时储藏室、人员休息室等。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.4MPa(表压)、额定出水温度149℃、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。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他配套的加油设备。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(8点正式上班),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,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。7点45分,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,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,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,小李慌忙停止吊运。
